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名誉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小云助贫中心发起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他的主要工作和研究领域是发展理论、国际发展援助、非洲发展、农村 发展、贫困、参与式发展、性别与发展、可持续资源管理、公益等。作为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系统、国际NGO等国际组织的高级顾问,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从事发展研究与实践。
李小云教授对我国扶贫政策的制定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他于本世纪初提出的参与式村级扶贫的建议成为了其后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主要框架 。他提出的有关 2020 后的贫困问题的建议,得到了中央最高领导人的重要批示,影响了 2020 后减贫战略的政策制定。李小云教授于 2015 年深入云南少数民族村寨,进行了五年的驻点扶贫实践,创新出了“河边脱贫模式”。李小云教授同时也是国内知名的国际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他在非洲的减贫实践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于 2004 年获得首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科研奖)、2011 年获得国务院扶贫办授予的“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称号、2017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2018 年获得中国公益十大人物称号、2021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中国慈善家》杂志2021年年度人物等。
教育经历
1978.03 - 1982.01 宁夏农学院(现宁夏大学)本科学士学位
1982.03 - 1985.07 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
1985.09 - 1987.07 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
1991.11 - 1992.01 赴德国发展基金会学习
1992.01 - 1992.07 赴荷兰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学习发展学
1992.08 - 1992.12 赴德国赫因海姆大学学习农村社会学
1994 赴荷兰奈梅根天主教大学学习发展学
访学经历
2017.6 - 2017.7 德国发展研究院高级访问研究员
2013.7 - 2013.8 德国发展研究院高级访问研究员
2007.11 - 2007.12 挪威奥斯陆大学访问教授国内
1987 - 1989 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一组助理研究员
1989 - 1994 中德综合农业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中方副代表
1994 - 1998 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农村发展中心主任
1998 - 2002 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2002 - 2015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2015 - 2017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2017.12 - 2019.05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院长
2019.06 -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一带一路
2015 – 2016 欧盟支持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项目专家组组长(兼职)
2010 – 2012 世界银行坦桑尼亚办公室高级发展学家(兼职)
2001 – 2005 联邦德国中国江西贫困监测项目首席技术顾问(兼职)
2003 – 2005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NGO参与扶贫政策项目专家组组长(兼职)
2000 – 2002 新西兰援外署四川甘孜包虫病防治项目首席技术顾问(兼职)
2000 – 2001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村级扶贫开发项目专家组组长(兼职)
1996 – 1998 欧盟云南红河环境与扶贫项目首席技术顾问及项目代表(兼职)
1993 – 1997 联邦德国中国江西三江湖开发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兼职)
《中国慈善家》2021年度人物。
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2021年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20年
最具向善领导力创始人50强 2020年
十大社会推动者 2018年
中国公益十大人物 2018年
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7年
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2017年
云南好人 2017年
中国扶贫 社会责任奖 2016年
责任中国公益思想奖 2015年
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2年
全国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2011年
友成扶贫研究奖 2011年
教育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9年
中国消除贫困奖(研究)2005年
国家科委软科学二等奖 1995年
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0年
霍英东高等教育奖(研究)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