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7日、5月3日,明日地平线通识课(以下简称“通识课”)分别在延安大学和黄河科技学院拉开帷幕。
本学期的课程采用线上的方式进行。第一节课,延安大学为选修课程的同学播放了汪三贵教授的《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共吸引了超过200名学生收看。而黄河科技学院的第一课则为同学们播放了海闻教授的《经济增长与乡村振兴》,160多位学生收看。
▲延安大学开课现场
▲黄河科技学院学生线上互动情况
截至目前,两校的课程进度都已过半。一位延安大学的学生表示:“通过通识课的学习,让我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与理解,学到了更多乡村领域的知识,也拓宽了自己的见识与思想。”
“效果特别好,学生们上课很积极,互动的热情也很高。会主动做笔记,课后还会互相交流。”延安大学的杜涛老师谈到通识课时这样说。
▲延安大学学生的课程分享
“开这门课非常有必要,让我们从不同的领域了解了乡村振兴。作为农村人,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何助力家乡振兴。学习这门课后,唤醒了我振兴家乡的使命感。”黄河科技学院的学生受访时说道。
对于课程的内容,黄河科技学院的王爽老师评价道:“课程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开展多场讲座。时长1小时,适合线上授课。内容广泛,吸引了很多学生的关注。另外,有的放矢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动力适当。”
按计划,延安大学将在近期完成所有课程,而黄河科技学院则将在本月底前完成所有课程。
通识课的中期评估工作已经启动。接下来,项目组将对本学期通识课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和反馈等进行监测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的优化和迭代课程体系。同时,在本学期课程结束之后,项目组将从两所学校各遴选出3-4名学生,组成2个课题小组,赴甘肃省渭源县开展为期10天的暑期实践与课题调研。
项目组将继续积极开拓,让通识课走进更多高校,为更多的学子提供更优质的乡村振兴通识教育。
“明日地平线通识课程”,由乡村发展基金会与乡村发展研究院联合出品,2020年秋冬学期进入延安大学、2021年春夏学期进入黄河科技学院本科公共选修课系统,计划推出若干场主题讲座,涉及生命科学、心理学、音乐哲学、运动营养、能源与地缘政治、自然影像与纪录片、建筑美学等。通识课程目的是打通自然、人文、社会、艺术、体育等学科界限,帮助本科生阶段的莘莘学子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知识体系,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与社会,了解现在与未来。
备案号:陕ICP备190189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