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三夏"生产关键节点,滑县志愿服务公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在广袤的田野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丰收乐章。近日,理事长王付强实施的玉米密植滴灌技术和副理事长杜焕永组织的机械化抢收工作,凭借显著成效和示范价值,分别获得央视新闻和中国乡村之声的重点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滑县乡村志愿服务公社在中国民生银行捐赠资金支持及滑县农业农村局、乡村发展基金会的指导下,秉承"为农民服务"宗旨,创新开展多维度助农工作。通过田间技术帮扶、农特产品产销对接、高素质农民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有效提升农户种植管理水平,助推农业增产增收。其中,公社成员王付强、杜焕永联合创办的合作社于2024年入选农民日报社"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成员杜焕永更于2025年4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彰显了公社助农模式的显著成效。
在播种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王付强的1000多亩土地,准备铺设滴灌带,采用密植滴灌技术,这既可以增加种植密度,也可提高工作效率,节水节肥,为玉米生长提供更科学的灌溉保障。央视新闻镜头记录着王付强的工作场景:他顶着烈日,在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从品种选择到播种管理的全程指导,展现了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生动实践。
杜焕永是滑县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践行者。他和团队通过流转2000余亩耕地,推行“七统一”种植管理模式,采用多台联合收割机协同作业,将原本需要半个月的麦收周期缩短至两三天,确保"丰收粮"及时归仓。这一高效机械化作业模式获得中国乡村之声的专题报道,成为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典范。
滑县志愿服务公社成员的实践,是社会化服务组织助力粮食安全的生动缩影。未来,公社将扩大技术服务覆盖范围,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更多滑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