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蓝图中,教育是培育人才、点亮希望的关键一环。“明日地平线” 通识课程作为一项创新实践,自2021年起在黄河科技学院落地生根,为乡村人才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新学期,这颗希望的种子再次破土而出,带着新的课程、新的实践、新的愿景,为更多学子照亮通往乡村广阔天地的道路。
3月13日,黄河科技学院新学期的 “明日地平线” 通识课程正式开课。该公益项目由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慈善基金会与延安大学乡村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自2021年春季学期引入该校后,已累计培育2000余名优秀学生。
本学期,70名来自金融学、法学、财务管理、经济学等不同专业的学生选修此课程。课程将持续至第十一周,共16学时,涵盖线上学习、线下讲座、项目实践等多元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体验。
“明日地平线” 通识课围绕 “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核心主题,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开展教学。线上依托北京超星尔雅平台,提供系统课程,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线下以延安大学和黄河科技学院为基地,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将抽象理论具象化。
课程尤为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赛事。2024年,辅导学生在河南省选拔赛中斩获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3 项,充分彰显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卓越成效,着力培育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出色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乡村振兴人才。
“明日地平线” 项目备受关注,影响力广泛。2024年,课程覆盖全国 257所院校及机构,4万人次选修。在延安大学与黄河科技学院举办 5场线下讲座,940人次学生踊跃参与,有力地传播了乡村振兴理念。
课程还组织学生深入公益项目一线,前往基金会项目地河南省汝阳县开展实地调研与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乡村发展现状,加深对乡村发展问题的理解,实现从书本知识到现实认知的跨越,充分发挥公益力量对乡村教育的赋能作用。
黄河科技学院相关负责人对 “明日地平线” 通识课寄予厚望,该课程通过跨学科、跨地域资源整合,为学生打开接触乡村振兴前沿议题的窗口。打破学科壁垒,融合多领域知识,助力学生全面把握乡村振兴内涵。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与公益机构、高校合作,不断推动课程创新,为乡村振兴战略输送更多兼具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立志打造乡村振兴教育领域的标杆课程。
“明日地平线” 通识课程,是黄河科技学院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方面的创新实践,更是汇聚各方公益力量的成果结晶。它以理论为帆,实践为桨,承载着学生们驶向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学生在此不仅收获知识与经验,更滋养出对乡村的深厚情感。随着课程不断完善创新,必将有更多学子带着所学奔赴乡村,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共同描绘乡村繁荣发展的壮美画卷,让乡村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