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幼儿感非遗,同寻乡间美”:在新北村邂逅传统文化的魅力

前言:嘉种乡村运营支持计划汕尾市项目是汕尾市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该项目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以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新北村、红草镇亚洲村为试点,旨在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激活乡村资源,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通过在当地开展乡村运营人才培训和实践指导。

自2024年8月启动以来,在汕尾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基金会整合资源优势和村民工作经验,有效指导村集体开展了运营主体建设、村民房屋收储、村庄公益活动及运营规划等一系列工作,得到了试点村村民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响应。

四月清明,山风正好

踏着春日明媚的阳光

我们相约来到新北村

共赴一场与非遗

与自然的盛会

2025年4月13日,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慈善基金会携手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以下简称“华师”)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联合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团工委、新北村村民委员会、马宫街道第二幼儿园,在风景如画的新北村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幼儿感非遗,同寻乡间美”的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此次活动以新北村为起点,辐射马宫街道辖区内8个村(社区)的15对亲子,旨在通过主题班会、“大手拉小手”等活动形式,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帮助大学生团体筑牢文化自信,引导马宫街道幼儿园的幼儿们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理论引领,筑牢实践根基

在“弘扬两会精神,传承非遗文化”主题班会上,华师大学生志愿者们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研讨非遗传承的重要意义。他们纷纷表示,要积极参与,为非遗传承贡献力量。

志愿者们还开展了非遗绣球制作教学和村庄美化志愿服务活动,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了解新北村的环境,增强与村庄的情感连接,为后续专业实践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启幕,共赴非遗之旅

在马宫街道团工委副书记薛燕叶亲切的祝福中,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薛燕叶指出,本次活动是一场“实践的课堂”,也是一份“成长的礼物”。她希望华师的青年学子和孩子们能在活动中深入认识乡村、读懂乡村、热爱乡村,让非遗文化绽放新的光彩。

幼儿感非遗,指尖绽放传统之美

本次非遗手工制作活动以摊位形式开展,共设有竹编、漆扇、绣球、剪纸四个摊位。每个摊位有5名同学,他们分工明确,热情地帮助、指导小朋友们制作手工。喜欢剪纸的宛妮、手工技巧高超的海霞、擅长漆扇色彩搭配的雅文以及心灵手巧擅长竹编的乐欣,为小朋友们讲述了四种非遗背后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故事,让孩子们在动手制作的同时,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

父母带着孩子来到心仪的摊位前,亲身体验非遗之旅。“压一挑一”,手把手地耐心教导,小朋友们手中的作品逐渐成型。时间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流逝,孩子们从最初的模仿,到后来大胆发挥想象力,传统非遗在他们稚嫩的手中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同寻乡间美,定格美好瞬间

制作完成后,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拿着自己的作品,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村庄打卡留念。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小朋友们唱着、跳着,一路欢歌向前。他们在镜头前摆出活泼可爱的姿势,留下走进自然、参与非遗的快乐瞬间,非遗手作与乡间美景完美融合,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本次志愿服务活动中,华师青年学子们以满腔热忱投身其中,陪伴孩子们度过了一段温馨而珍贵的非遗时光。同时,他们也亲身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村庄注入了蓬勃活力。

项目组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以新北村为窗口,加强与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师生的连接,为师生搭建实践拓展、人才价值体现、产学研为一体的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如文旅产品设计、非遗创新)深度融入创新创业和文旅服务一体的示范村庄建设,打造“学术研创-产业孵化-在地实践”的生态模式。结合“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三下乡活动,建立大学生实践服务队,全方位融入新北村的产业及发展规划和建设。


特 别 鸣 谢

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团工委

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新北村村民委员会

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第二幼儿园

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马宫社区团支部

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金町保利社区团支部

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新北村团支部

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深渔村团支部

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盐町村团支部

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浪清村团支部

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长沙村团支部

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金町村团支部

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新北村卫生站


13384919516 02981618418
1234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