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是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技术运用得当,将有效防治病虫害,为小麦稳产提供保障。4月26日晚,在滑县焦虎镇田二庄村的村委会大院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宣讲会”吸引了30余名村民驻足聆听。这是嘉种计划·滑县乡村志愿服务公社组织的第9场“现代农业技术宣讲”助农活动,10名公社志愿者用科技知识为村民的丰收“保驾护航”。
急群众所急
小麦春管遇难题,志愿服务解民忧
当前正值小麦拔节孕穗的关键期,田间管理直接关系着亩穗数和穗粒数,但不少村民对赤霉病防治、水肥调控等技术一知半解。
“去年俺家麦子因为赤霉病减产两成,喷药时间总抓不准。”这一情况被公社副理事长孔祥忠敏锐察觉。作为公社成员,他深知“科技到田”的紧迫性,立即向理事会提议开展专项助农行动。经连夜线上讨论,一场与农时赛跑的志愿服务就此启动。
舍小家为大家
奔波40公里的“田间课堂”
“自家地里也等着追肥,但乡亲们的事耽误不得!”黄国兴驱车40公里,王付强连夜整理课件,常召换用镜头记录活动……这支平均年龄52岁的队伍中,有农技专家、种植能手,他们深知“抢农时”对农民的意义,更懂得“传帮带”对乡村振兴的价值。
晚8点,村委会院内的投影幕布亮起。王付强结合动态示意图,详解“一喷三防”药剂配比和无人机飞防要点;黄国兴手持麦苗样本,演示如何通过叶片颜色判断缺肥类型;孔祥忠则用方言俚语讲解“倒春寒”应急措施,引得村民频频点头。“原来不是多打药就有用,得看天看苗!”村民们收获很大。从理论讲解到互动答疑,志愿者们将复杂的农技知识转化为“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田间指南。
从“输血”到“造血”
乡村振兴的志愿新范式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并未停歇。深夜的专项总结会上,“如何让服务更可持续”成为社员们热议的话题,有人提出组建“村级技术互助队”,让村民成为“带不走的技术员”。“志愿服务不是‘一阵风’,而要扎进泥土里生根”。这些建议被纳入公社5月工作计划。
公社成立近1年,已发展会员47人,累计开展农技宣讲、田间指导等活动50余场,惠及农户超过7000余人次。此次田二庄村行动正是其“为农民服务”理念的又一次生动实践。